本文选取1920年代名媛、1980年代文艺女青年和当代都市女性三个典型群体,通过服饰妆容、职业选择和精神追求三个维度,记录上海女性从摩登符号到独立个体的蜕变历程。


爱上海
第一章 1920-1940:旗袍里的摩登魂
翻开老相册,永安公司郭家四小姐的鹅蛋脸上总挂着若有似无的微笑。她的梳妆台上,法国香水与苏州胭脂和谐共处,就像她既能用英文朗诵济慈的诗,也能用吴侬软语唱评弹。这些名媛们开创的"中西合璧"审美,至今仍是上海女性的标志。最具象征性的是她们定制旗袍的细节:领口高度每降低1厘米,都需要与家族长辈进行长达数周的"谈判"。

第二章 1980-2000:文艺女青年的黄金时代
在复兴公园的旧照片里,扎着马尾辫的出版社编辑小林,总爱穿着男友风牛仔外套。她的帆布包里永远装着《收获》杂志和进口原版书,梧桐树下的咖啡馆是她与诗友们争论现代主义的战场。这个群体最动人的特质,是将物质匮乏活成了精神富足——用的确良衬衫配真丝围巾,把亭子间布置成迷你沙龙。

第三章 2010至今:多元时代的她力量
陆家嘴的白领Jessica刚结束晨跑,运动内衣外搭oversize西装是她的招牌造型。作为区块链公司CTO,她的办公桌上并排放着MBA教材和《女性主义有什么用》。当代上海女性正在打破所有刻板印象:金融精英周末可能是汉服社社长,网红博主同时经营着流浪动物救助站。她们用行动证明:美丽不再是取悦他人的装饰,而是自我表达的权利。
上海龙凤419社区